從知天、知人、不知、不為逐步引出「忘」的真知境地
知之「至」與「養」的工夫
知道天運行的規則與人四肢百體的運用皆為自然,事實上天並沒有刻意做什麼而四季、晝夜、寒暑自然運行著,同樣的,人自出生,沒有刻意安排什麼,而四肢百體也自然作用著,所以天與人不以知為知,不以為而為,才能夠自然,因而知之至便是知道「不知」、「不為」的道理。
然而僅知「不知」、「不為」還不夠,還要能夠身體力行,「以其知之所知以養其知之所不知。 」這裡的意思是知道人所知的極限則不以有限的能力(或生命)強知,以這樣的態度過生活,可享盡天年。此態度即為「養」的工夫。有些人將「養」譯為「保護」、「保養」或「導養」,筆者覺得譯為「涵養」似乎更為貼切。
境知兩忘
能做到上述知之至、涵養的工夫還不夠,因為仍有「知」執著,唯有「境知兩忘」才能無患累,則天與人同歸一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