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莊子‧大宗師》思想要旨析論 (四)

從忘化生死、仁義、善惡、大小等相對概念引導體驗自然之「道」

常道之命、天賦之命

「命」貫串前後文,此段第一句話「死生,命也,其有夜旦之常,天也。人之有所不得與,皆物之情也。」 正好回應補充全篇末尾子桑的疑問:「吾思夫使我至此極者而弗得也。父母豈欲吾貧哉?天无私覆,地无私載,天地豈私貧我哉?求其為之者而不得也。然而至此極者,命也夫!」 此「命」究竟何所指?依成玄英疏:「夫死生晝夜,人天常道。」 似意指「常道」之義,篇末子桑感嘆之「命」,成玄英則解為「賦命」 ,是為天賦所然。宣穎認為「命乃大宗師持捖萬化,無臭無聲……乃大宗師化權所在……於此處發悟一切,放下,纔有入道之門。」 有提醒人覺醒,勿再執著探求原因的意思。筆者以為莊子表達「命」的態度是積極的,既然死生、夜旦都在常道之中自然運行往復,我們也就沒有必要把死生等各種境遇看得這麼重,泰然面對,與時俱變,全心效法、依順「道」才是。

「忘」與「化」的修養工夫

莊子特舉於相濡以沫、譽堯非桀、形生老死、藏舟於壑、藏山於澤來暗喻:唯有忘卻仁義、善惡、生死、大小等相對概念才能「化其道」。此「化」是促使「境知兩忘」轉化達到真一境界的工夫,也就是說,「忘」是對相對現象(或概念)的一種超越, 而「化」乃是超越現象(或概念)後邁向真知境界(即「道」)的過程。

The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rotected by copyright!本網站內容具著作權保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