緣 起
「張天師」指第一代張道陵天師及其後世承襲天師之位的子孫們,自東漢末年傳承至今已近二千年歷史……
道教的創立
東漢末年(西元126-145年)第一代祖天師張道陵,宗黃老之學,得太上親傳至道,以善道教化,濟人利物,制定教條,建立儀軌,形成一有組織之宗教――「道教」。
漢明帝永平二年(西元59年)張道陵接受詔書,拜巴郡江州令,時年二十六歲,自覺身雖仕而志修煉,於是辭官退隱北邙山(今之洛陽),朝廷就徵為博士,稱疾不起。和帝即位,聞其有道,以三品印綬駟馬車等,徵為太傅,後封冀縣侯,三詔不就,語使者曰:「為我謝天子,人生百歲,光陰瞬息,間父母妻子恩愛,隆厚豈能長保哉,九天之上,無何有之鄉,金闕帝君將詔吾以為臣矣,唯清靜寡欲,則天下自治,何以臣為。」
因此第一代天師張道陵乃根據道家的學術思想,教人修心、積善、懺悔、祈禳,以善道教化,其道大行,於漢安元年(西元142年)創立道教儀式,制定道教規律,因而構成了正式宗教的條件,遂創成道教傳世。因此奉道者皆尊稱第一代天師為道教教祖,歷代天師則尊稱為教主。
天師之稱
「天師」二字較早出現於《莊子‧徐无鬼》,黃帝問道於牧馬童子,因其應答自若與無為之道應合,黃帝特以「天師」尊稱之。其後「天師」亦在《太平經》中屢見不鮮,為「負有皇天使命之神人」之意。[1] 天師之意與道家自然無為精神有關,且具有先知特質,肩負皇天使命來到人間解萬世劫難,為有道者之極稱。而《漢天師世家》卷二載:「太上(老君)封道陵為天師。」[2] 因此奉道者皆尊稱張道陵為天師。由於祖天師張道陵行誼與前述經典「天師」內涵吻合,且道徒皆奉天師所行之道,由此「天師道」之稱亦因運而生。
註解
[1]《太平經》卷三十五:「今天師為王者開闢太平之階路,太平之真經出為王者。」《太平經》卷三十九:「師曰吾字十一明為止師者正謂皇天神人師也,曰者辭也,吾迺上辭於天親見遣而下為帝王萬民具陳,解億萬世諸承負之謫也,吾者我也,我者即天所急使神人也。」引自《正統道藏》,第四十一冊,頁113,127。
[2] 【明】張正常撰、張宇初刪定,張國祥續補,《漢天師世家》,卷二,收錄於《正統道藏》,第五十八冊,台北:新文豐出版公司,1977年,頁415。
正 一
「正一」之名源自太上老君授予祖天師張道陵新出正一盟威之道,《雲笈七籤.二十四治序》:「授以正一盟威之道,統承三天,伐誅邪偽,整理鬼氣,佐國扶命,養育群生,與天下萬神分付為盟,悉承正一之道也。」因此祖天師以「正」治邪,以「一」統萬,簡而言之,運用「正一」之理,育化萬物,歸真返璞。「正」即「真」,學習讓心沉澱,不與世浮沉,體會淳厚「真一」之「靜」;「一」即「道」,致虛極,守靜篤,歸根曰靜,是謂復命,與「真」相呼應,因此「正一」即是「真道」。